查看原文
其他

杨立华:惟期暗夜承薪火,不因微薄忘古今

杨立华 随读随写 2019-06-06


本文转自微信公号“博雅好书”(boyabook)



哲学家总有其无法超越的时代性。通过揭示哲学家的时代关切与其思想的关联,从而赋予哲学思想以历史的具体性,是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部分。但如果因此忽视了哲学思考的普遍意义和价值,历史的具体性就成了完全意义上的过去的遗存。历史的遗物最多只是当代的镜鉴——一种有益的提醒,而不能成为塑造今天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力量。哲学史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具当代性,如何让伟大的先哲们成为我们的同时代人,对我而言,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。


这本小书只是对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哲学体系的阐释,而不是通史意义上的哲学史写作。在代表性的选择上,明显有个人趣味的痕迹。揭示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,呈显其思想展开的脉络和结构,明确其概念内涵以及具体的问题指涉,是本书各章的着力所在。问题的根源性、解决问题的路径的典型性以及具体展开中思理的普遍性,使得这些已经“过去了”的思想能保有恒久的生机。思想的具体性同时就意味着普遍性。从时代的历史细节中曲折地生长出来的普遍之思,总能克服“客观”历史的外在性,获得更为鲜活的当代品格。而只有通过经典文本的深细解读,才有可能在思的道路上与曾经的伟大心灵相遇。


本书是我多年来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的阶段性总结。以历年的讲稿、课堂录音的整理稿为基础,统一了行文风格和论述结构,并对关键问题做了更为深入和明确的阐发。将每一概念、命题的内涵清晰地表述出来,克服不同程度的语焉不详或含糊其辞,既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,也是写作中始终贯彻的自觉。


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,佟欣然同学对近几年课堂录音的整理给了我极大的帮助,在此特致感谢。同时也要感谢“凯风公益基金会”对我的工作的支持。对我而言,“凯风学者”既是鼓励,也是鞭策。


2000年春季学期,我为北大哲学系98级学生讲授“中国哲学史”。那时候文人气重,常失眠,黑夜中会有些诗样的文字在眼前纷乱。结课的当晚,照例睡不着,次陆象山《鹅湖诗》韵,撰七言近体一首:


道崇自然德崇钦,

竹林伊洛两关心;

每寻嵇阮狷狂迹,

更慕程朱德业岑;

无意埃尘纷起落,

有心名相任浮沉;

惟期暗夜承薪火,

不因微薄忘古今。


诗本身无足观。但多年过去,当时的志趣竟还在那里。二十年的岁月,并没有改变什么。于是,我心底里多了份坚实的喜悦。


中国哲学十五讲

杨立华 著

北京大学出版社

2019年3月




【书讯】

平川彰《印度佛教史》出版:流畅连贯,平易近人

刘东《天边有一块乌云》出版:接着业师李泽厚继续讲

本尼迪克特·安德森 自传出版:“在野党”必读

陈荣捷《中国哲学文献选编》再版 


《打开: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》:从“装睡”到“醒来”

《福柯的生死爱欲》再版:展示一种哲学的生活

叶秀山《欧洲哲学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》出版

《吉尔·德勒兹》:绘制德勒兹生平与思想的地图 


司马少林《亲属关系是什么,不是什么》:萨林斯的“大家小书”

张小军历史人类学之旅:《让历史有“实践”》《让“经济”有灵魂》

《面目可憎:赵世瑜学术评论选》,心有戚戚  

詹姆斯·斯科特《六论自发性》:我为什么觉得无政府主义有道理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